• 《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经济学:权力、制度与地区主义》

    作者: 陈迎春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8-04-04

    ¥ 42.00


    购买   加入购物车


基础运费7元,每增加一册3元,拍下可联系客服修改运费

陈迎春,湖北谷城人,国际关系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现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南亚问题、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内容简介:

各国围绕着货币权力开展的斗争与合作,成为世界历史的重大主线之一,也是今天我们理解国际关系及其态势的一把钥匙。本书从一般性理论的建构为出发点,运用权力、国际制度和地区主义等三个理论工具,分别在国别、国际与地区层次上,试图勾勒当今国际货币关系的发展与演变规律。本书内容具体包括: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逻辑、国际货币关系的权力基础、国际货币关系的制度化形态及其演变、地区主义与国际货币关系的区域模式等。 

    录:

导论  国际货币关系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第一章  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基本理论谱系

  第一节  国家层次分析:以主权国家政府为中心

  第二节  全球层次分析:从功能性合作迈向全球主义治理

  第三节  地区层次分析:货币空间的地缘经济整合

第二章  从地缘政治到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政治

  第一节  从地缘政治到货币政治

  第二节  国际货币关系竞争与合作的三大关键领域

  第三节  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政治后果

  第四节  国际货币关系的经济后果

第三章 货币权力与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霸权模式

  第一节  货币权力与货币霸权的概念

  第二节  货币权力的层次 

  第三节  货币霸权的主要作用方式

  第四节  货币霸权的运行特点

第四章  国际货币制度与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全球主义模式 

  第一节  国际货币制度的含义

  第二节  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治理机制的起源

  第三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下国际货币关系的治理

  第四节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制度重构 

第五章  地区主义与国际货币关系的区域模式 

  第一节  货币地区主义与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变化

  第二节  货币地区主义的欧洲模式

  第三节  货币地区主义的非洲模式

  第四节  探索中的东亚模式

  第五节  其他地区的货币地区主义

第六章  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后威斯特伐利亚模式”

  第一节  “威斯特伐利亚时代”国际货币关系治理模式的三大困境

  第二节  当前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突出特征 

  第三节  “后威斯特伐利亚时代”国际货币关系治理的若干构想 

后  



已有 0条评论

发表评论

评价:


暂无评论